一瓶從嘉義出發的黑豆醬油,釀醒了她對家的想念
御醬房第四代放棄法國機會,返鄉繼承百年蔭油技藝,將家的味道釀進世界的餐桌
文/何虹妗
那年冬天,我站在巴黎的一間展場裡,手裡拿著一瓶看似樸實無華的黑豆蔭油。它來自我的家鄉——嘉義縣新港鄉,是我們家的醬油工廠親手釀造的作品。周遭是來自各國的華麗美食、米其林主廚與藍帶學員,而我,只是一位台灣來的中文實習老師。
沒有華麗的故事,只有一碗滷肉飯的味道。
我選擇以滷肉作為展品主角,不是因為它精緻,而是因為它最日常。台灣味道的靈魂,從來不是昂貴食材,而是一滴滴醬油裡,釀了幾十年不變的堅持。
那次參展,幾乎所有的準備我都自己來。自己聯絡外貿協會、詢問空運報價、翻譯產品文宣、設計展架;白天上課,晚上在宿舍一封封寫信,腦中裝滿的,不是法文語法,而是怎麼讓世界認識「壺底黑豆蔭油」。
一瓶醬油,是台灣人的溫柔武器。
那瓶來自嘉義的蔭油,意外在展場上受到藍帶廚師的讚賞,還被法國廚師聯盟副理事長帶回廚房試菜。最後更參加《Prix Épicures 法國美食家獎》,在一場嚴苛的比賽中,成為唯一一款以「純醬油」之姿獲獎的作品,拿下銅牌。
但真正讓我下定決心回家的,不是獎牌,是那一天在展場外冷風吹過時,我聞到自己衣服上殘留的蔭油香味,像是某種熟悉的召喚——
那不是醬香,是家的味道。
🍶 御醬房:釀的不只是醬油,是百年風土與記憶
1943年,一個女人,一缸豆,一段傳承,從此展開。
御醬房的故事始於戰後物資匱乏的年代。創辦人何林金蟬女士,丈夫遠赴海外,獨自扶養六名年幼子女。在最困難的時代,她憶起祖輩清朝御醬師的手藝,重新釀起一缸天然黑豆蔭油。
她以蔭油養家,也用堅持釀出一種信念。
天然黑豆、日曬180天、壺底自然發酵,零化學添加、零人工酵素。 這樣的堅持,在當年是無奈中的踏實,在現代則是極為稀有的信仰。
這股蔭香,從社區傳到街坊鄰里,再傳到城市餐桌,變成許多人童年裡飯菜上不可或缺的那一味。
如今,第三代接棒,延續古法、導入科學,為醬油注入更多品質與穩定。直到現在,我——作為第四代,決定從法國返鄉,重新扛起這瓶蔭油的未來。
🥢 青年返鄉,不是妥協,是重拾對土地的溫柔
很多人說我傻。放棄國外的生活與機會,跑回來做看起來「不起眼」的醬油事業。
但我始終相信:不是我選擇回家,是味道先帶我回來了。
我開始重新設計品牌形象、參加海內外展覽、學著用社群說故事,也試著讓年輕人了解:
醬油不是老味道的束縛,而是文化可以延續的載體。
我們的「頂級黑豆壺底蔭油」,不是速成品,而是一種等待的藝術。
日曬、翻豆、沉澱、發酵,每一步都像生活,需要時間養成風味。
身為第四代,我沒有想要「改變傳統」,我只是想找到一種方式,讓傳統活在現在。
🌏 從嘉義到巴黎:一滴醬油的國際旅程
一瓶好醬油,可以跨越語言與文化。
從一碗滷肉飯,到一場法國美食競賽;
從阿嬤的手作釀缸,到米其林主廚的餐桌——
這條路,不只是產品的出口,更是台灣味道的發聲。
我相信,真正的文化自信,不是用說的,而是讓人吃下去、記住它。
御醬房,還在嘉義的陽光下釀著豆,也正用年輕的力氣,釀著一條走進世界的路。
一瓶黑豆醬油的故事,還很長。
而我,只是剛好從這一代,開始接棒。
📍品牌小檔案|御醬房 Yu Soy Sauce
- 創立時間:1943年
- 創辦人:何林金蟬女士
- 所在地點:嘉義縣新港鄉
- 品牌精神:承載百年記憶,釀造自然健康的黑豆醬香
- 核心產品:頂級黑豆壺底蔭油、黑豆醬油、醬油膏
- 釀造特色:天然黑豆、日曬180天、零化學添加、古法釀製
每一滴醬油,都釀著對家人健康的承諾,也藏著一段來自土地的深情故事。